西安洛陽自由行-洛陽美食篇
本來這篇想跟隨筆一起寫,但發現若寫下去文章應該會太長…@@
洛陽人愛喝湯,尤其喜歡早上來碗湯,掰個囊,把囊浸在湯裡吸飽湯汁。
洛陽的湯有名的是羊肉湯,牛肉湯、驢肉湯、不翻湯、丸子湯等等…
就連有名的水席也都是湯湯水水的。
以下介紹的一些店,兩家去過,兩家沒機會去。
羊肉湯:
1.孟津鐵謝羊肉湯
地址:孟津白鶴鎮鐵謝村漢光武帝陵(劉秀墳)對面。
據說羊肉湯超好喝。這間店是一個鄭州朋友,與載我回程的司機大哥分別推薦的。
同屬吃貨的司機大哥說,他曾為了一碗羊肉湯,特地起個大早,四五點就從洛陽市開到孟津,專程去喝湯。
2.龍門三旦羊肉湯
地址:龍門大道廣化寺路口向裏直走。
這間店是帶一日團的導遊推薦的,聽說特別好喝。
可惜這次排不進吃貨行程。
牛肉湯與丸子湯:
這兩種湯可以放在一起,不少店家是早上牛肉湯,晚上丸子湯。
然而,無論是牛肉湯或丸子湯,在洛陽市區裡都有不錯的店家可以推薦。
1.趙記甜鹹牛肉湯丸子湯
這家在十字街的末端,南大街103號
先點湯,不賣囊。囊要去隔壁家買,一個1rmb。
這囊跟饃有點像,但炸的酥酥的,因為一圈圈環繞著,便於撕成一小段一小段。
牛肉丸子湯嚐起來,牛肉燙得剛剛好,丸子炸的酥酥的。湯頭喝起來比韓國的雪濃湯還要有味道。
桌上有鹽跟白醋,覺得味道不夠重,還可以自行調味。
牆壁上掛著大大的四個字,百年傳承。
2.洛陽湯客
這間在南大街尾與九都東路交叉口
是司機與導遊都推薦的店,似乎比較合洛陽人的胃口。
這湯頭味道重,只是偏辣了些,可以跟老闆說不放辣(我點的時候沒想到)。
旁邊的牛排是老闆極力推薦,店內招牌菜。
丸子沒那麼酥脆,但裡面用料更扎實。
不翻湯跟驢肉湯就不介紹了。
除了以上的湯品外,洛陽人喜歡吃漿麵條,也叫酸面條,其原因是發酵後的漿酸味十足。是以綠豆漿發酵製作面漿,經特殊工藝而成的面條。
這間店在洛邑古城附近,但我一對酸味不感興趣,再者,已經喝了兩碗湯跟牛排,實在也沒餘力繼續嘗試。
最後就是洛陽水席了。
洛陽水席有兩種涵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
聽說這水席的由來,是由袁天罡(就是推背圖的那個袁天罡)所設計。
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知道武則天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洩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則天日後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
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乾乾稀稀,是喻指武則天二十四年的干係(稀)。
「洛陽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盤)、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這正應了武則天從永隆元年總攬朝政,到神龍元年病逝洛陽上陽宮的二十四年。 (by 百度)
雖然沒吃到真不同,那天的一日團導遊,幫我們這個迷你九人團也安排了一間伊香園。
除了牡丹茶外,餐廳還送了牡丹酒給我們品嘗。
酒挺厚的,50度,但帶些淡淡的牡丹香。
以下的菜色嘛,有些是還記得的,有些則是後來去查菜單對應的。
倘若有對應錯的菜名,還請告知
糖醋里肌
燕菜,又稱牡丹燕菜(周恩來改名),主要是以白蘿蔔為主。
左上方的小菜–銀條,脆脆的、酸酸甜甜,是我最喜歡的一道小菜。
聽說這道菜只有在洛陽有。
關於銀條的傳說有很多,有的是說唐玄奘帶回來貢給唐太宗的;有的說是民女劉姑娘進貢給武則天的。總之…就是很好吃。
蔥拔虎頭鯉
丸子湯,又稱碧波傘丸,這是少數還合我胃口的菜。
蛋衣湯,據說唐朝年間,丸子湯是水席的最後一道菜,當年武則天就是吃到這道菜,聽成了完之,喟然長嘆至一命嗚呼。
到宋朝年間,因為每次吃到丸子湯都會想到武則天的故事,心生傷感,所以加了這道蛋衣湯當結尾。
假海蔘
甜拔絲
洛陽美食大概就這樣了,如果還有遺漏處,就等下次有機會再去挖掘看看,是否能再找到一些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