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半日遊並蘇州美食概述
傳奇的大文豪蘇軾曾說過:「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邱,乃二欠事」
都千里迢迢來到蘇州,總是要欣賞一下吳中第一名勝。
話說這次的虎丘行,算是這幾個蘇州景點中最值得玩的地方。
理由一、現場遊客不多,可以靜靜地欣賞風景。
理由二、全部行程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搞定(含上下山)
理由三、現場竟然還有免費的導遊講解。(只要押證件就能免費租借耳機,半個小時一趟,到山頂講解完畢時,歸還耳機就會把證件還人了)
虎丘得名始於春秋。吳王闔閭曾在此建行宮。公元前496年,闔閭在吳越之戰中負傷後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遺體葬在虎丘山。據《史記》記載,當時徵調十萬軍民施工,並使用大象運輸,穿土鑿池,積壤為丘;靈柩外套銅槨三重,池中灌注水銀,以金鳧玉雁隨葬,並將闔閭生前喜愛的「扁諸」、「魚腸」等三千柄寶劍一同秘藏於幽宮深處。據說葬經後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丘。」–by wiki
周邊繞著虎丘山,一樣有遊山小火車,但依我的建議,虎丘山不高,大概上下山慢慢走一個小時就能搞定,而且遊園小火車真逛不出虎丘的美XD
這是「斷梁殿」山門上的「大吳勝壤」,該匾上有跋語云:「虎阜有始祖希馮(顧野王字希馮)公書大吳勝壤匾,乾隆時重立,咸豐十一年曾壽辟(古同」避「)兵黃埭,見村肆敗壁,板上有此四字,而’ 大吳’(二字)已蝕過半,因以意補全,制匾置寺中,聊存一千四百餘年舊跡焉。光緒三年二月,四十二代孫曾壽重立。」讀了匾上的這則跋語,可以瞭解到該匾重立的原因和意願,以及該匾的重立人便是曾為顧野王墓重立墓碑的顧曾壽。 –by Baidu
進門是都有的四大天王。
憨憨泉位於虎丘山道旁,是得名於六朝梁代的憨憨和尚。據民間傳說,憨憨和尚本是為僧人收養的棄嬰,雙目失明。他得知山中有一口連通大海的泉水,便孜孜不倦地挖掘,最後終於挖出泉眼,泉水使得他雙目復明-by wiki
千人石位於虎丘主景區,旁邊便是劍池。石體巨大,呈紅色,可坐千人。關於此石有兩種傳說。其一為吳王闔閭死後,夫差將造闔閭墓的工匠千人戮殺於此,鮮血染紅石頭。另一種說法為梁代高僧生公曾經在這裡講法,眾人來聽,因而得名
劍池是位於虎丘山上的水池,上方有石橋連通,兩側有峭壁,劍池水深約5米,溝壑的南面較寬,北面較窄,其形狀似一把利劍。相傳這裡便是當年埋葬吳王闔閭的墓穴入口。
古籍記載闔閭死後葬於虎丘山下。自古即有傳統説法,指闔閭葬於劍池,以銅劍陪葬,池因此得名。歷史上和當代在修葺虎丘及劍池時,都有記載說在抽乾劍池水後即可見墓葬入口。
2008年6月9日,蘇州虎丘著名景點劍池清淤工作已近尾聲,神秘的虎丘劍池底部又一次「重見天日」。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虎丘劍池為蘇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之一。然而,新近該景區工作人員在現場勘查時發現,位於「虎丘劍池」景點西側一圓形「別有洞天」石洞門牆體上方有一處牆磚「鼓突」,後經專家考證確認,此現象緣由雨水常年沖刷「積勞成疾」而導致「別有洞天」石拱門變形移位。為防止牆體坍塌的隱患,蘇州園林部門確定將「別有洞天」景點拆除維修,同時其北側的「劍池」水先抽乾以便整體修復還原。在抽乾水後曾經「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的劍池。在近20年來首次見底。–by wiki &百度
試劍石是位於虎丘山斷梁殿山道左側的一塊圓形巨石,正中有似刀砍劍劈的溝裂。旁邊石頭上,刻有宋紹聖年間呂升卿所題、王寶文所書的”試劍石”三字。石旁還刻有元代顧瑛題詩:「劍試一痕秋,崖傾水斷流,如何百年後,不斬趙高頭」
隨手拍的講解員小妹,感謝她的耐心講解^^
虎丘塔的全名為虎丘雲巖寺塔,從公元959年開始建造,到961年建成。虎丘塔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大型磚塔,塔身為八角塔,高七層,共47.7米。明代崇禎11年(1638年)進行修葺時,發現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於是在重建第七層時採取了補救措施,將第七層的重心南移。二十世紀後繼續整修,已經控制了傾斜的問題。1950年代曾經在塔內發現越窯青瓷蓮花碗、經箱、刺繡、銅佛等文物。
講完了虎丘,來說說蘇州的一些美食吧。
哑巴生煎是江苏苏州传统特色小吃,哑巴生煎是指把馒头或者花卷煎之后得到的东西。–by Baidu
這家啞巴生煎應該是網紅店,地點在臨頓路上,滴滴打車可以到。我大概下午兩點多到店裡,還是依舊人滿為患@@
店內最有名的是生煎包,還可以提供半成品打包外帶。
環境還不錯,生煎包把熱氣跟肉汁所在包子裡,外脆內嫩,不用沾醬就很好吃了。
也難怪人潮眾多@@
到了蘇州,要找出好吃的麵館,並非易事。每年評選「蘇州十碗麵」總是罵聲一片,可見是各花入各眼。這次我挑的是朱鴻興…原因很簡單,剛好離拙政園很近XD
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裡的主人公平時吃麵,非朱鴻興的面不吃,可見朱鴻興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高。確實吃過朱鴻興面點的顧客都不會忘記,幾十年來顧客對它的情愫像涓涓細流延綿不斷。 —by Baidu
澆頭指佐麵的菜餚,其種類豐富,幾乎就是蘇幫菜的菜譜;諸如朱鴻興的悶蹄、五芳齋的五香排骨、松鶴樓的滷鴨、黃天源的爆鱔,還有常見的如燜肉、炒肉、排骨、蝦仁、香茹炒素、辣醬素交等等。
食客在點麵時可以對湯麵做很多定製:「寬湯」,指要湯多麵少,「緊湯」則反之;「重青」,指多放蒜葉,「免青」則免之;「重麵輕澆」,要麵多澆頭少,「重澆輕麵」則亦反之;「過橋」,就是澆頭用另外的盤子盛放,不浸於麵中。這些要求,老吃客們一般都會事先關照好唱麵的跑堂倌。—by wiki
藏書羊肉是江蘇省蘇州漢族風味小吃。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燒煮技藝,烹調成各式羊肉菜餚。燒煮而成,白燒以湯色乳白,香氣濃郁,肉酥而不爛,口感鮮而不膩。
從觀東的醋坊橋走入觀前,首先看到的第一家門面就是蘇州百年老店“陸稿薦”。以”醬汁肉“名揚姑蘇的陸稿薦在蘇州老字號中也可稱老了。康熙二年(1663年),陸稿薦初創,當時是一家普通的肉鋪。店主陸某將店設在蘇州東中市崇真宮橋堍,專營生、熟肉。—by wiki
凍羊糕是蘇州的特色美食,羊糕煮法很有講究,先把整羊切成4-6塊,放人盆堂加水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後取出羊肉,放在冷水中清漂(稱「出水」),並清除盆堂鍋底沉渣(稱「割腳」),然後把羊肉放入原湯重新入鍋,水一次加准,燒開後加鹽,把握火候燒3小時左右,待肉爛湯濃後,用勺舀湯慢慢倒入鍋中,觀其連成一線時,即可出鍋拆骨,分裝在方形或圓形盆內撳平放些濃湯,翌日就凝結成羊糕。羊糕結足,不松不散現吃現切,為下酒佳品。 –by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