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30DAY5 SILOAM汗蒸幕->함경면옥->[導覽]祭基洞傳統市場->廣藏市場生拌牛肉->市廳廣場
因為前四天像是拼命地趕行程,搞的雙腳好像不是自己的…
加上在景福宮看完守將交接,欣賞完昌德宮與昌慶宮的美景後,對德壽宮就沒啥太大誘因。
臨時決定把原先晚上才要去的siloam汗蒸幕挪到早上,想說放鬆一下,順便按摩一下已經有點不太屬於自己的雙腿。從乙支路四街的6號出口方向,可以直接搭261或163號公車,經過7站後
到siloam附近서울역서부정류장 하차下車即可。
可我忘記了,坐過頭,到了首爾站才下車…
只得照著之前查到的路線慢慢走。
清晨的首爾車站,幾乎都沒人。
只有三三兩兩早起的鴿子
穿過首爾車站,爬了一小段路後,終於到Siloam了。
店外看起來很宏偉,還掛了好幾國的國旗。
話說當時在跟travelers A的老闆娘提起汗蒸幕時,她比較推龍山汗蒸幕。
可惜與我的行程規劃有些衝突,距離差太遠了。
所以還是按之前規畫同一地鐵線的SILOAM。
付了入場費(記得可以刷卡)後進去,就是全身脫光光到底下去泡澡了。
男女是分開入場的,在最角落的隔間,會有位大叔坐在那
也是全場唯一穿著泳褲的大叔。
當你望向那邊時,他就會問你要不要按摩。
搓澡是15000krw,按摩有分五種,我是選中間的40000krw的後半全身按摩。
還有60000的全身按摩與80000的帝級精油按摩。
按摩時間大概接近1hr吧。
大叔的中文很流利,所以可以放心溝通。
這部分是現金結帳。結帳方式是在離場前,跟櫃台結帳就行。
流程大概是:搓澡->最後會用沐浴乳將全身擦遍->起來自己沖個澡->回到按摩室->大叔推拿按摩(好像也有用精油)
地下室泡澡處有5種不同的熱湯,也有一個大的冷水池。
這部分只能口述,就沒照片了。畢竟沒人想看一堆男人赤條條的樣子XD
按摩完,泡完澡後,一樓有小賣店,有賣Sike跟雞蛋。
用破破的韓文講就行了,桌上有鹽可以沾著雞蛋吃。
二樓是餐飲部,才有賣像韓劇那樣的真正的Sike,而且也能刷卡。
三樓是運動室,也有按摩椅可以用。
這按摩椅一次2000KRW,大概15分鐘…
坦白說,還挺舒服的…
也有電腦室跟遊戲室(使用要付費)
三樓的置物櫃裡有插座可以充電。
但我沒帶充電器,又剛好快沒電,還好在三樓有遇到好心的大姊借他的設備幫我充電。
我只要在外頭按摩休息就行了。
四樓就是汗蒸幕的設施了,有很多房間可以玩….也可以這邊躺躺那邊躺躺。
不過早上是Siloam掃地清潔時間,如果在四樓大廳,就會聽到吸塵器嗡嗡響。
但幸好房間的隔音效果不錯,泡完澡可以進去補個眠。
附上SILOAM的網址連結,有需要的可以參考。
http://www.silloamsauna.com/
整個泡澡的時間,建議抓3-4個小時會比較好,才能都享受到設施。
轉眼間就到了中午,原本的規劃是想去新設洞–盛裝自然的火爐,吃烤肉當午餐。
可當我到現場時,不但看店內是沒人的,詢問是否可以一個人進去時,老闆也說不行
(x的,老子有錢點兩份不行嗎!?)
只好作罷,直接到祭基洞找吃的,順便提早去等下午的導覽行程。
這家店是在祭基洞的一號出口右手邊,一點多進去時,看裡面客人還很多。
店內最有名的餐點,似乎是藥燉排骨跟冷拌麵(因為看到每一桌上幾乎都有這兩道。
喔,對了,還有餃子。
藥燉排骨那一盅好大盅,看賣相就是很好吃的模樣,但我一個人應該吃不完。
點了拌冷麵當午餐。
這家可以一個人入場,也可以只點一份,但只收現金。
點完後,會先來一壺「胡椒湯」。
所以底下那壺並不是茶喔…@@
桌上那一甕裡面是泡菜…味道普普。
等了一會兒菜就到了,裡面有山藥,小黃瓜,泡菜…以及一堆配料。
整體的順口程度,就我的感覺是比那天在明花堂的要好吃。
但價格也貴了快接近一倍半,好吃也是理所當然了…
接著就是祭基洞傳統市場路線的徒步導覽了,這次的導覽解說員是孫老師。
導覽路線的說明請參考這邊。
卻沒想到,今天的參加者只有我一位…
真有點兒給她不好意思(謎之音:不好意思怎麼寫你知道?)
孫老師說,之前是大陸遊客申請的多,但前陣子反而是台灣遊客比較多人來申請這個導覽行程。
我們先從附近先農壇欣賞,據說這兒是當年春耕要開始前,祭祀的地方,原本是只有在春耕時用於祭祀之用,平常日子是封閉的。日本占領後,就將這改成公園了。
這是在介紹先農壇主要祭祀的神明是哪兩位。
裡面是神農氏跟后稷的神位
這是透過當年史料重現,改成的動畫繪圖。
據說原本的圖畫說明在法國,後來南韓政府交涉後才得以無限期租借取回。
這就是有名的先農湯了,又稱牛骨湯。是當年春耕時,祭祀后稷結束後,由皇帝賜給百姓的食物。後來也因為湯的顏色雪白,所以又稱之為雪濃湯。
孫老師特別提及,來韓國至少要嘗一下雪濃湯,才算是來到韓國。
可惜的是,我排雪濃湯的那個時間點,剛好卡到中秋,大家都關店的時候…就整個無奈了。
不過,後來還是因緣際會能嘗到,這部分會寫在後頭的遊記中。
古代朝鮮用的春耕工具,聽孫老師說,在她小時候還曾在鄉村看過。
這是一座佛寺,據說牆壁都刻滿了經文,也因此顯得特別。但不在這次的導覽行程中,所以就只是外頭參觀一下而已。
這是當年普濟院的遺址,因為無法原址重建,立碑以茲紀念。
補充一提,首爾還蠻多這樣的石碑。
看完先農壇後,來到了韓醫藥博物館,在入口處的牆壁上,貼了一排漢字
上頭寫著「不治已病治未病」
同時在裡面參觀的,還有另一團英語講解。
那位韓國講解員問我,看得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呃…怎可能不懂啊!!
先農壇與韓醫藥博物館在進入時,都需要登記才能進去參觀。
這是當年普濟院的縮小模型,普濟院原址位於東大門附近,在朝鮮時代是專門救濟苦難多病的老百姓的醫療機構。
這種救濟機構,在南邊與西邊都有類似的名稱。
南邊的則是現在的梨泰院,西邊我有點忘了。唯一沒有的就是北邊。
這是因為國王坐北朝南,而且明清使臣多由北方進入所致。
接著看到的是中醫或韓醫在古時候用的工具。
韓醫起源於中醫,但李濟馬在「四端論」裡以心身統一及臟理和心性互為相關的觀點,將人分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四象的學說。
這是當年韓醫用的針灸工具,據孫老師所言,中醫對針擅長,而韓醫比較擅長灸
(P.S.我只是去學習的,如果中醫專門的朋友請不要戰我@@)
這邊擺放著是韓醫的藥材
這個也是藥材介紹,比較有趣的是還附有中文。
這是傳統韓食的樣式,按照陰陽五行學說,鍋內分別用五種不同材料顏色呈現。
這是傳統的韓方茶,跟養生茶頗像。
在一連串逛街後,來到了裡面的諮詢室。
在這兒,可以測試自己的體質較接近哪種四象人。
因孫老師有特地提醒,負責的女士就拿了中文試卷給我寫。
測試後的結果,除了血型不太對以外,還蠻接近的,讓我頗訝異。
很可惜的是,生人蔘帶不回台灣,所以只能看看,另外,這邊也有賣乾燥的人蔘。
不過,人蔘這種藥材,太專業了,就算是孫老師很熱心的幫忙惡補挑人蔘的技巧,我還是怕怕的。google到的「京東市場-人蔘大王」這家店,我來來回回找了好久也找不到。
最後乾脆直接去專賣店買,省得擔心受怕= =
逛完京東市場後,孫老師帶著我坐著巴士,來到了古董商家具街。
這跟梨泰院的那個景點有些不同;這裡成列的多是早期韓國的大型飾物,有些因為改建,有些則是沒地方擺,所以就集中到這來。
後來這邊就慢慢成為了古董商家具街。
這是濟州島有名的石頭爺爺,又叫望夫石,當然也有個比較不雅的稱號,這兒就略過不提。
有興趣的請自行估狗。
或許是因為多數的店家還在放連假,這邊沒幾間店有開。
但剛在韓醫藥博物館那逛的已經夠我吸收了,這邊反而不是我的重點。
結束了導覽行程後,照著孫老師的指導,我坐著巴士又來到了廣藏市場,準備吃晚餐。
這次的廣藏市場巡禮,我選的是生拌牛肉區,進去後有好幾家在營業。
在店家外頭觀察一下人群後,挑了個最多人的店家進去。
出來後才知道,原來這家就是有名的姊妹家一號店。
跟一號店相比,二號店的來客數明顯有比較少。

先從市廳站下車,沿著清溪川旁邊的便道慢慢走。
這上面掛著的是一隻隻的雨傘。
走一小段路後,就可以看到清溪川瀑布了。
夜裡的清溪川瀑布,真的很漂亮。
再往前走一些,也有噴泉秀可以欣賞。
這間是意外發現的,在首爾的市廳廣場隔壁,有家很便宜的咖啡店。
店內的美式咖啡只要1900KRW…大概是COFFEESMITH的一半價格吧@@
買完咖啡後,邊啜飲著咖啡,坐在市廳廣場的階梯前,聽著樂團的演奏,輕鬆地度過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