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洛陽自由行-茂陵乾陵法門寺一日遊
在西安的最後一天,我挑了乾陵跟法門寺。這行程,可說是標準的西線行程。
話說我喜歡交通與酒店都自己訂,到了當地視情況再看要不要參加一日遊行程。
如此一來,一方面不會讓自己太累,二方面也比較能吃到當地較具有特色的美食。
也就是這樣,所以我一日遊的行程,在整個八天旅行內,只安排三天而已。
剩下除了交通,就是自己四處走走逛逛。
回到主題,這次的一日遊因為距離較短,遊覽車可以較有餘裕來酒店接人,再前往行程的第一站–茂陵。
雖說是茂陵,但實際上參觀的是茂陵博物館與可以看到的霍去病墓。
西安市內沒有通往茂陵的直達旅遊專線,往茂陵需先在城西客運站坐往興平的高速車,坐滿即發車。票價11.3元,車程50分鐘;到達興平後在站內換興平11路到茂陵博物館,單程3元。如果要返回咸陽可坐興平11路(不必到底)換興平4路,即可抵達咸陽的七廠什字。然後轉59路到漢城路,再轉12路或103路到鐘樓或西安火車站–by 百度百科
但這次行程裡,我主要看的是乾陵跟法門寺,剩下的都是有無均可。
茂陵景區圖
這就是有名的鎏金馬,也是茂陵裡最有名的寶貝。
史書記載其為「金馬」,是以西漢時大宛國的汗血馬為原型而精製的工藝品。
古律云:「此生若增廿年壽,馬踏匈奴過燕然。」
生前沒做到的事情,至少有馬踏匈奴的石刻作為紀念。
這是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題寫的霍去病墓碑
「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候霍公去病墓。」
2米多高的石碑就矗立在墓前
這些都是西漢時期的石刻。
看完博物館的展品後,接著就是欣賞編鐘曲。
以及看人現場揮毫。
不過要我說,推銷書法是可以,反正要買的就會買,但那些額外的形容詞就不必了。
在霍去病墓頂上,有座攬勝亭。由墓塚南面的東西兩角,沿著回欄曲徑通向墓頂。攬勝亭是後人所建,在亭內可以遠眺茂陵、李夫人、霍光以及金日磾等人的墓塚。
在亭內稍稍休憩一會兒,沿著柏靈山廟下山,就是一連串「斂財」的行為了。
要說那些行為是「斂財」的話,其實也過了些,畢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需求就不會有產品。
首先是三窩神石,也就是可以用1rmb的硬幣投進洞裡,聽說在此地許願且投擲硬幣,若投中了願望就會實現。
接著就是去病石了
這去病石是最…我覺得斂財歛的有些過份的地方。
你斂財可以,但把古物拿來踩踏就真的亂七八糟,虧你還是博物館咧!!
這些石刻是跟隨墓塚而發現的,也是研究西漢雕刻的珍貴材料。
據傳西漢只有霍去病與張騫(就是跑去西域的那傢伙),墓前有石刻擺設。
嗯,我該說是小孩調皮,還是教育有待加強呢?
但不管走到何處,這種「自以為」的態度都存在阿。
走完茂陵,沿著高速行駛約一小時就是懿德太子墓。
題外話,西安火車站只有一趟直達乾陵的公交。在火車站(東廣場,火車站售票口前面)游3路。早上8點從火車站發車,下午3點從乾陵發車,時間2個小時左右。
自從15年起,聽說國家規定帶團導遊都要用這種無線耳機進行講解,或許是避免喧嘩吧。
皇帝所葬之處為陵,太子只能稱墓。
懿德太子是李顯的兒子,也是武則天的孫子。後因對武則天不滿慘遭殺害。
等中宗李顯復位後才重立太子墓,並與國子監丞裴粹亡女為冥婚。
進入墓室後,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壁畫。
由於對亡者的尊重,這裡就只照了簡介,裡面就不拍了。
離開幕室後,來到了出土文物陳列室
這就是有名的三彩仰射俑。
這是鎮墓獸。
古代為了防止被盜墓,相傳此獸有恫嚇盜墓、守衛墓葬的功能。
但現在出土時,連獸角都有缺損,只能說….鎮墓獸也盡力了XDD
最後就是慣例的家訓館,一堆祖訓…嗯,看看就好。
如果是以乾陵為固定景點的話,可以坐環線觀光車遊覽附近景區。
從乾陵下方往上拍攝。
飛馬像與華表,古代的華表是用來上達民意,有監督作用。天安門外也有一對。
鴕鳥石刻
走了好長一段,終於到上頭了。
唐高宗李顯的石碑,聽說原本外頭是金漆,還是武則天親自題字,但是被刮走了。
述聖記碑有寶塔七層,又稱七節碑,與武則天的無字碑遙遙相對。
但許多遊客只看到無字碑,反而對七節碑沒甚注意。
從述聖記碑的對面,就是鼎鼎大名的無字碑了。
對武則天為什麼會立無字碑,這也是無從考究了。但整個碑體氣勢恢弘,碑頂九龍環繞。
不知道當初怎麼立上去的。有的說是以結冰地面慢慢推上來,總之現在也沒紀錄。
儘管碑體正面沒人敢冒犯,但還是有很多文人墨客在側面留言。
留下的記載中,最特別的就是已經散佚的女真文字,也是後人研究女真文的重要參考資料。
闕樓遺跡。
六十一無頭繁臣像。
為什麼會無頭呢?理由很多,有的是說戰亂被砍頭的,有的是說西域某國王子因為看到父親被立像於此,心生不忿,唆使村民砍頭,趁亂帶回西域。
總之不可考。
不管哪兒都能看到的郭沫若字碑。
從山頂俯瞰,可以將整個乾陵美景盡收眼底。
據說,乾陵是少數沒被盜墓者光顧的陵寢。
故老相傳,只要有人想盜墓的話,一定天象大變。
而本來政府想開挖古墓,但因現在的技術還沒辦法在不傷害遺物的情形下取出。
所以就讓乾陵靜靜著躺著吧。
鴿子不怕人,還可以停在手上拍照。
法門故事共有四部,可惜那天是五一,人太多,沒時間看。
進法門寺的大門前,左右是佛教歡迎賓客的儀式,還是老話一句,在大陸的寺廟,請注意小心請香。
左右各有九尊,共十八羅漢。
看著看著,我不禁想起了食神裡頭的中國廚藝學院…大笑
本來要走好遠的路,多虧了電瓶車,一下就能到了。
佛指舍利聽說只有農曆初一、十五,以及五一、十一這種特殊假日才會展出,而且也只展到下午四點多。這次剛好運氣不錯能看到。
好可怕的wifi覆蓋,但因為太多人,還是用自己的4G比較順手。
看完佛指舍利後,穿過販賣長廊。
就可以看到「真」法門寺了
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近拍再來一張。
法門寺地宮內取出的古物。
除了佛指舍利外,尚有三枚不同的舍利存放於法門寺內。
法門寺的遺物,在文革時期差點毀於紅衛兵之手,是當時的方丈以身自焚,嚇阻紅衛兵的破壞。現代為了紀念,就是之前提到的法門故事四部中的末部。
文革是很可怕的,但人類總是無法記取教訓,歷史也不斷地重演….
佛陀用的缽。
古代用的香囊,以銅製成後,裡面可填充香料。
這是特別的秘色瓷,秘色瓷在古時只貢獻於朝廷,技術已經失傳,也是透過法門寺文物發掘,與古文對應後才確認此物存在。
琉璃碗,也就是玻璃碗。就現代而言,確實不怎麼樣。
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可是了不得的技術。
古時的喫茶用具。
原本取道回程的路線,是西安到法門寺最好開的路線,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除了遇到五一小連假的收假返鄉潮,途中又撞見連環車禍,搞的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硬生生被拉長了三個小時。
僅以此圖權充紀念。
西安行就到此結束了,接著就是兩天的洛陽之旅。